每日优鲜被曝“就地解散”,生鲜巨头为何挺不住了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7-05 20:46:43

“早在年初的就地解散时候,就开始拖欠供应商钱了。每日最近几个月,优鲜几乎每天都有来公司催款要钱的被曝供应商,涉及金额几百万到几万不等,生鲜有水果供应商、为何零食供应商,就地解散还涉及很多大公司”,每日一位接近每日优鲜人士透露,优鲜“一般与供应商会签订合同账期,被曝30天、生鲜60天或者90天的为何都有,但是就地解散近来很少按时去支付。公司拖欠资金的每日问题挺大的,搞得供应商也很被动,优鲜很多供应商实际上已经停止供货了”。

每日优鲜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不是第一次传出。根据每日优鲜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,每日优鲜尚未支付的供应商欠款为16.52亿元,比2020年同期增加34%。每日优鲜的供应商除了生鲜食品相关供应商之外,还有外包配送公司和营销服务提供商。

此前,在5月底,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,每日优鲜被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532万余元。每日优鲜当时表示,此案系每日优鲜与供应商之间正常商务纠纷,经法院调解后双方已达成和解,正在按照正常程序执行结案。

一位身处上海的第三方招聘公司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每日优鲜此前每个月都会有不少招聘需求,特别是在前置仓的分拣工需求极大,但不久前突然不再招人了。该人士透露,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很多居家人员对生鲜电商的需求较大,像北京和上海,每日优鲜的销售额在那时有成倍的增长。某种程度上来看,每日优鲜的危机被缓解了。

根据公开消息显示,在6月30日至7月2日3天内,每日优鲜连续关闭了深圳、石家庄等9个城市的极速达业务,只保留北京、上海、天津和廊坊4个城市的前置仓。如今前置仓也被其抛弃。

每日优鲜被曝光就地解散后,多位每日优鲜用户尝试下单,均未成功,APP页面显示,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无法下单。根据财报数据显示,2018年到2020年,每日优鲜用户数量分别为510万、720万和870万,但是截至2021年12月,每日优鲜活跃用户数已从最高870万下降到571.7万,减少300万。

“之前觉得每日优鲜挺快挺方便的,就在搞活动的时候进行了充值,没想到发生这种事情”。一位来自上海的消费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他在每日优鲜的账户中仍有几百元余额,目前在APP中显示无法下单使用,不知道该如何处理。

生鲜电商的困局

根据公开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为3117.4亿元,较同期上涨18.2%。疫情期间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需求较强,预计2023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达4198.3亿元。

曾有投资人公开表示:“得生鲜者得天下”,然而放眼今天,生鲜电商一路走来颇为艰难。

生鲜电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5年易果生鲜成立,此后出现一批生鲜电商,例如本来生活、我买网等,在经历多次洗牌后,能够存活下来的所剩无几。2016年,本来便利等10余家生鲜电商企业宣告破产倒闭,2020年易果生鲜也走向破产重组,总负债达到23亿元。

近年来,“入不敷出”成为大部分生鲜电商的弊病。即便后续出现社区团购和直采等新模式,生鲜电商仍然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“死路一条”。2021年,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相继在美股上市,从资本市场的数据来看,上市当天,每日优鲜就破发,叮咚买菜发行规模则缩减七成。截至目前,每日优鲜股价已经跌去95%,叮咚买菜则跌去80%。

有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前置仓模式的特点是没有门店,在社区3公里范围内建立前置仓,总仓把生鲜产品运送到各前置仓再进行配送,可以覆盖送货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实现30分钟送达。然而这种模式固定投入较大,目前处于探索期。

“模式很理想,但现实很骨感”,互联网资深观察人士张书乐认为前置仓模式的发展并不乐观。他观察到,最开始生鲜电商是以爆款模式和一二线城市来进行预测的,当品类开始丰富、地域开始扩展的时候,就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,从供应链、物流配送再到用户需求都会有各种不确定性产生。“特别是生鲜的保质期都比较短,非标品的供应链建设和损耗成本对企业来说负担很重”。

近年来,生鲜电商领域的竞争也十分激烈,截至2022年4月底生鲜电商相关企业总注册量达27047家,从2017年增长近3倍。生鲜电商也出现多种经营模式,外部企业纷纷入局,行业竞争加剧。“从内部来看,对资金需求巨大;从外部来看,一旦打起价格战,更容易被淘汰”,张书乐分析道。

不止是每日优鲜面临危机,近期叮咚买菜在安徽、广东以及天津等地发布“停止服务公告”,对相应站点进行了关停。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显示,叮咚买菜第一季度总营收为54.437亿元,同比增长43.2%,净亏损4.774亿元,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13.847亿元。

“前置仓模式是建立在经济欣欣向荣的基础上,用户忙于工作、加班和赚钱,前置仓提供便利服务,帮助用户实现消费升级”,上海财经大学电商研究所崔丽丽强调,如今经济环境变了,眼下最好要收缩规模,降低成本。

崔丽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农产品如果不加工,附加值比较低,从源头或者品类上做溢价还是有可能改变亏损情况的。生鲜电商本质上要用高溢价产品谋求盈利,做成小而美的产品形态比较务实。

顶: 8275踩: 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