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林平
涉老诈骗犯罪有何特点?最高罪涉众型7月20日,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2年1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。检养集中经济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表示,老诈类犯养老诈骗类型主要集中在诈骗罪、骗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、犯罪集资诈骗罪三类犯罪,明显此类犯罪往往受害群体众多,最高罪涉众型具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检养集中经济明显特征。
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注意到,老诈类犯今年4月,骗主全国开展为期半年的犯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。最高检指出,明显大数据时代,最高罪涉众型各类犯罪逐步与互联网高度融合,检养集中经济由线下向线上发展,老诈类犯养老诈骗类犯罪也不例外,犯罪嫌疑人往往通过电话、微信、网络、移动支付等方式诈骗老年人的财产。
数据显示,2022年1至6月,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涉养老诈骗犯罪767件1863人,其中以养老产业为名实施犯罪的827人,其他涉养老诈骗1036人。
据通报,近年来,养老诈骗犯罪手段层出不穷、花样不断翻新。犯罪手段呈现三个特征,一是诈骗名目上的迷惑性,通常以投资“养老项目”、代办“养老保险”、开展“养老帮扶”等为名,骗取老年人财物,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名义掩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目的,还以向老年人介绍当前养老现状、国家的扶持政策等,不断对老年人进行诱导;二是物质上的诱惑性,在诈骗过程中,犯罪分子往往用送鸡蛋、杯子等“小恩小惠”让很多老年人放下戒心,先尝甜头后入陷阱,落入了骗子们“放长线钓大鱼”的圈套,以支付高利息、办卡享受补贴额度、入住养老公寓享受优惠等方式,吸引老年人投资,达到非法集资等犯罪目的;三是诈骗对象的精准化,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色产业助推养老诈骗犯罪的问题日渐凸显,犯罪嫌疑人往往根据搜集到的个人信息,通过不定期打电话、上门拜访等方式精准选择老年人,利用信息优势进行误导。
通报显示,1至6月,起诉的养老诈骗犯罪中,提供“养老服务”为名的有475人,投资“养老项目”的336人,销售“养老产品”的210人,宣称“以房养老”和代办“养老保险”、开展“养老帮扶”的140人。
前述案管办负责人表示,从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罪名来看,养老诈骗类型主要集中在诈骗罪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、集资诈骗罪三类犯罪,三类犯罪占全部养老诈骗罪名的94.4%。而此类犯罪往往受害群体众多,具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明显特征。养老领域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往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老年群体。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改善,加上老年人收入稳定,支出项目相对较少,可支配收入相对较多,跟风投资的情况普遍存在。
顶: 2踩: 2
最高检:养老诈骗主要集中在三类犯罪,涉众型经济犯罪明显
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7-09 02:51:02
相关文章
- 共建共享文明新风——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取得丰硕成果
- 李蓓:中国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站位很好,新能源车、光伏等是未来的方向,长期看好A股
- 蔚来单季营收首破百亿元后,李斌谈到了ET5、新品牌和美国
- 范一飞: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有利于降低履约成本和违约风险
- 大波士顿地区的苹果零售店遭汽车冲撞,多人伤亡
- 7大措施,与你有关!中秋国庆期间首都疫情防控政策发布
- 重庆出台城乡规划建设文件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
- 欧洲市场风暴将至!能源危机、通胀飙升、鹰派加息三重压力来袭
- 阿凡达2国内定档,影视股直线拉升!“中字头”又暴涨,千亿白马2连板!这些股却连续20cm跌停…
- 10大优惠!这个地方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放大招!
评论专区